Engineering and Service
垃圾填埋场渗漏容易导致地下水及后边污染,对环境造成严重威胁,当前针对垃圾填埋场体积估算多采用传统地质手段,针对地下水污染调查方法主要是对水、土样采集,通过室内化学分析测定污染物的含量,而后进行环境污染评价。该方法有检测样本数量小、不能快速获取地下污染体的连续分布和实时动态监测资料、工作成本高而效率低等问题。在目前研究的众多检测方法中,电法勘探是最具有应用前景的方法之一,它不需要大量打钻和采样,只需在地面上观测即可提供出地下污染体及其渗漏通道分布信息。
本解决方案主要为采用地球物理方法对垃圾场进行调查,以查明垃圾场渗滤液汇集方向及估算垃圾体积。高密度电阻率法及感应电磁法具有快速、成本低、大样本、信息丰富而连续、可实时动态监测地下水污染扩散趋势等优点。对于检测垃圾填埋场渗漏是一种行之有效、值得推广的技术方法。
1.调查目的
在非开挖条件下:评估垃圾掩埋范围边界、掩埋深度、掩埋体积、垃圾渗滤液渗流情况及周围耕地地层现状,为后期施工提供可靠信息。
2.调查方法
采用地球物理探测的感应电磁法(EM)及高密度电法(Electrical Resistivity Tomography)进行探测。
(测区内垃圾填埋物的填充密度以及渗滤液的富集均会引起探测体导电性与原生岩土体的差异,适用于物理勘探方法介入)
1.仪器设备
调查选用GD-20多通道工作站进行高密度电法测量及GEM-2宽频带电磁勘探仪进行感应电磁法测量,测点位置信息采用RTK进行收集。
2.测线方案
合理布设测线可以保证取得高品质数据,本次调查区面积总计26000m2,对测区进行区域网格布线,网格间距20~30m,共铺设18条ERT测线。
电阻率法是以介质电阻率差异为基础的一种物探方法。 为利用直流电经由一对电流极 A、B 将电通入地下,建立人工电场。通过地层间介质不同,其导电性的差异,可利用另一对电位极 M、N 测量电场在 M、N 之间造成的电位差,由此求出地层视电阻率,进而估算地下地层的导电性分布。
结果展示-感应电磁法成果
由上图显示:测区整体导电度偏高,探测数值约在100-300 ms/m区间,推测本场区垃圾渗滤液已扩散至整片区域,其中区内高值导电率(>500ms/m)均分布于西南角,推测该区为垃圾渗滤液的汇集区,该汇集区未见明显防渗工事,存在污染进一步扩散的隐患。
结果展示-高密度电阻率成果
将测区的高密度电阻率法结果建立三维模型,并通过3D等深度切面成果分析可知:深度0~15米多数均为低电阻率地层,电阻率数值低于20 Ohm-m;深度大于15米,地层电阻率已开始有上升特征;深度18~20米为原始地层,无垃圾掩埋电阻率特征。垃圾体积量估算为30万~35万立方米。
具有快速查明地层导电率分布能力,时间与成本将大幅减少。
测深深度大、精度高,不仅能定性的圈定场地的污染区域且能划分场地的地层结构及判断场地的地下水深度及流向。
施工方便简单,减少钻孔造成的二次污染的可能性。
无需大面积钻孔取样就能透过大范围的量测得到连续性的剖面数据。
相对传统地质取样的调查手段,地球物理是对地底下的填埋物和地层构造做量测,除了不须钻特点之外,还能透过大范围的量测得到连续性的剖面数据